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首播

重播

 

2011924,省联社主任王术君(中)到农民工金融服务中心广东服务点考察、在服务点与贵州在粤创业代表座谈。

   

农民排队在农信社办理业务。

 

 

 

  走千寨,进万村,黔南州都匀市信用联社信贷员发扬挎包精神,送贷到田间地头,实实在在为农户办实事,办好事。

  

 

本报记者  姜冰

    编者按:近年来,贵州在全省开展“诚信农民建设”活动,致力于营造“诚信贵州”大环境,初步形成了“人人讲诚信、村村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2011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到贵州视察调研,充分肯定了贵州“诚信农民建设”活动,并在《贵州清镇市“诚信农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一文上作出了重要批示。

    而贵州省农村信用社以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为抓手,在全省广泛开展了以“信用农户、信用村组、信用乡镇”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信用工程创建活动,主动把这一创建活动融入到“诚信农民建设”之中,既破解了农民“贷款难”,又推动了“诚信农民建设”,改善了农村信用环境,提升了服务水平和自身发展能力。

    日前,本报记者深入贵州省的8个乡镇,历时一周,采取以点带面的形式,围绕贵州省农村信用社的农村信用工程建设情况,做了详实细致的调查。

实践篇

信用建设助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在贵州省清镇市暗流乡信用社,记者看到,几位农民正在办理贷款,不到5分钟,第一位农户就拿到了5万元的贷款。轮到第二位农户了,柜台营业员就像办理取款业务一样,核对了农户的身份证、诚信卡和贷款申请书后,不到4分钟,第二位农户拿到了7000元的贷款。办理贷款如此方便快捷,带着疑惑和惊喜,记者找到了暗流信用社曾主任,他向记者的解释简单而且直接:现在农户只拿诚信卡、身份证和借款申请书就可直接到我们柜台办理贷款了,像取款一样方便。

    “暗流乡是贵州省清镇市中最穷的一个地方,在创建信用乡之前,全乡贷款余额不到1000万元,但是自从搞了信用工程以后,创建了信用乡,贷款余额已经达到6000多万元了。当地农村信用社的一位信贷员对记者介绍,有了信贷资金的支持,几年来这里的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是当地具有经济价值的经果林种植成效显著;二是养殖产业发展迅猛。如当地养的娃娃鱼就已经形成了一种特色产业;三是蔬菜的种植也颇具规模。虽然这些产业好多年前也在搞,但是在信用社的资金帮助下,这些产业的规模加大了,产量增加了,品种增多了,质量变好了,当地蔬菜的品牌影响力也提升了。

    对于这位信贷员的介绍,记者提出想去看看具体的产业项目。在暗流乡下坝村,当地村干部很高兴地陪同记者转了一圈。记者看到,正如信贷员所述,这个村子的蔬菜基地建设、果树种植与养殖业的布局,均已初具规模。当地农户利用农村信用社的小额信用贷款,加强了蔬菜基地的建设。下坝村的一位组长告诉记者,自从他利用小额信用贷款经营蔬菜项目后,几年的时间就将自家的平房变成了二层小楼,像他这样通过小额贷款而富裕起来的村民很多。

    这样的惠民情况不仅仅在清镇市存在。在安顺市的平坝县,县农村信用联社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平坝县有10个乡镇,190多个行政村,每个行政村的信用贷款余额全部都是上百万元。全县的贷款农户有五万多户,其中夏云村、阿腰村、六车坝村、二官村等村的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做得比较好,这四个村的村民以种西红柿、辣椒等蔬菜为主。平坝县的几个村中贷款最高的是天龙镇二官村,因为这个村子比较大,贷款余额高达1600多万元,六车坝村的贷款余额有700余万元,阿腰村的贷款余额也有500余万元。现在,平坝县的贷款余额是14亿元,这就意味着现在有14亿元的贷款在农户手上,这些资金既有投在农村基本设施建设上的,也有投在产业发展项目上的。

农村信用社资金瞄准特色农业

    在记者采访的几天中,安顺市关岭县政府部门正在召开一个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工作座谈会,当记者赶到时,会议正热烈地进行中。

    关岭县的领导在做经验介绍时称,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现在是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县,有农业人口30余万。2006年,这个县开始启动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工作,截至今年9月末,这个县已为56626户农户建立了信用档案,信用组有912个,信用村有144个,信用乡镇有10个,自下而上的农村型信用工程组织体系已经建立。

    据介绍,当地信用社的贷款业务开展得比较突出,例如,各项存款由2006年初的2亿元,增加到20119月末的12亿元,年增幅25%,尤其是信用村农民储蓄存款稳定增长;各项贷款由2006年初的1.6亿元,增加到20119月末的10亿元,年增幅30%,农户普遍受益,农民不再贷款难,信用农户不再缺钱用;不良贷款率由2006年的30%下降到20119月末的4.9%,资产质量显著提升,经营风险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当地信用社的支农力度明显加大。

    记者查看资料发现,关岭县在开展农村信用工程建设上,主要围绕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为主基调,通过发展养殖业与特色种植业,确保了信贷资金的有效投入。目前这个县已成规模的农业基地有很多,比如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优质米基地、生姜基地、花椒基地及火龙果基地等等,当地农业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并且已经走上了市场化、专业化、协会化和龙头化的路子。

    在沙营乡小寨村,有个村民叫姜厚合,他带领着90户农户搞订单疏菜种植,实现了户户增产增收;农民工王顺香在返乡后,通过养殖关岭黄牛实现了致富梦想;返乡农民工高飞办起了环保木炭加工厂;返乡农民工何顶俊创办了水晶加工厂等等。在这些利用信用贷款创业的示范带动下,当地的信用村正逐步呈现出更多的产业亮点,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也得到了有效安排。

    在安顺市关岭县板贵乡,记者实地调查了花椒基地与火龙果基地的建设情况。乡干部向记者介绍:“10年前,这个地方的人不知道种啥,后来有一位退休的老书记经过考察后,说这个地方的气候适宜种花椒,但是当时的老百姓不接受,这位老书记就自己种,搞了个示范田,结果示范获得了成功,后来老百姓就都接受了。事实证明,板贵乡的花椒品质确实好。现在这位老书记自己办了个加工点,加工花椒油与花椒面。我们也是受老书记的启发,就是想让在最贫困的地方所生产的最环保的产品,最终能够走出贵州,走向全国乃至走向世界。这位乡干部说。

    这位乡干部还告诉记者,当地花椒的种植面积现在已经达到21000亩,目前,达到丰收期的花椒种植面积在18000亩左右。雨水充足时花椒产量就会很高。今年花椒的产量预计在20万斤,按现在的市场销售价,干花椒1斤能卖到30元。从经济价值的角度来说,板贵乡花椒与砂仁两项产品,每年的收入在3000万元左右,所有产品算起来的话,收入在4000万元左右。

    在板贵香火龙果示范基地,记者了解到,基地的面积500余亩,有10个人负责种植,每亩年产七八千斤。这10个人结成了互助组,进行该项目的示范推广。目前这个项目还处于投入阶段,今年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产值只有200万元。

    乡干部告诉记者,火龙果可以从4月份采摘到7月底,其间可以采摘四次到五次。贵州省领导视察该项目后指示,要在二年内将火龙果基地的规模扩展到2万亩以上。目前火龙果在贵州省种植面积约有5万亩,未来将发展到40万亩。

    据了解,火龙果属于仙人掌科类,它很耐旱又不需要多少肥料,经济价值还高。第一次挂果时每亩产量为2000斤,3年后可以挂果8000斤,这种水果的种植适宜温度是年平均在18度以上,正好适宜贵州这个地方,所以现在全省都在推广。目前符合火龙果种植条件的地方,在贵州省主要有镇宁县、关岭县、罗甸县、贞丰县、册亨县、望谟县等,这些都是国家级贫困县。贵州的火龙果高的时候每斤能卖十多元,最便宜的时候,每斤也能卖到七八元,所以农民如果种上几亩火龙果,效益还是很可观的。

    今年板贵乡火龙果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千亩以上,产品也远销到国内各省。现在这个乡有500亩火龙果已进入正常的挂果状态,另有500亩今年开始建设,需要到明年才能挂果,3年后就可以达到挂果高产期。这个项目的费用,有一部分就是来自于信用社的贷款,贵州省政府对火龙果的种植,每亩地补助3000元。有了政府的补助,农民建火龙果基地,只需自己投一半资金就够了。现在的费用支出对他们而言,主要是用工成本及肥料成本,这两项加起来一亩的成本投入,大概在5000元左右,到第二年或者第三年时,投入的资金就很少了。

    这位乡干部还告诉记者,贵州的火龙果品质非常好。2010年,在一次重要的会议上,曾把几款国内外不同产地的火龙果编号后,让开会的人品尝,与会者品尝后分别打分,最后贵州的火龙果排在了前三位,而进口的或者省外的火龙果全部排在了后面。

    当地的信贷员告诉记者,他们也是看好了火龙果项目,所以在信贷资金的支持上很下功夫。截至今年10月,这个村的贷款总共有107笔,贷款余额共计287万元,这些贷款大多是用在了花椒基地与火龙果基地的建设与经营上,农民贷款经营火龙果项目后,政府还有贴息,所以农民们的干劲十足。

    在关岭县断桥镇,记者与一位当地的信贷员聊了起来。据这位信贷员介绍,断桥镇以蔬菜种植为主业,年产值约6000万元。经过20多年的推广种植,目前蔬菜品种近30个,水果有10余个品种。2008年创建信用镇前,断桥信用社累计发放信用贷款702万元,用于支持农户发展种养殖业,创建信用镇后,累计发放信用贷款4984万元,翻了7倍多。断桥镇通过农村信用工程建设的良性循环,使得农民的收入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农信社的信贷扶持力度也在不断地加大,地方经济更是得到了极大地发展。

    当地一位养鸡专业户告诉记者,今年他与三个人合伙,共养了七八千只鸡,投资有30多万元。每只散养的肉鸡零售可卖到40元,散养的土鸡每只可卖到70元。现有4个棚,下步准备再盖2个棚。这个项目在资金的来源上,主要是利用信用社的贷款,所得贷款主要用于购饲料、盖棚子。

    记者看到,这家鸡场的规模在当地是最大的,由于信贷跟进地及时,所以这些农户的养鸡规模扩大很快,生意也很好。比如肉鸡的批发与订购,每个月能够发出一二千只,土鸡饲养5个月就能卖,肉鸡饲养3个月就能卖。鸡粪又是有机肥,当地种火龙果或者种烤烟,都需要鸡粪做肥料,并且鸡粪能卖到三角多钱一斤。

  当地的信贷员说,从鸡肉到鸡蛋,从鸡蛋到鸡粪,一条产业线走下来,绝对是纯天然绿色无污染的好项目。正是因为看到这一点,所以当地信用社在扶持农户发展养殖产业的信心上,也是越来越足。

基层信用社为农民排忧解难

    在安顺市镇宁县,记者走访了当地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园。

    “这是贵州省农村信用社农民工金融服务中心驻省外服务点引进的一个创业项目,在农村信用社的支持下已发展成为一个较为成熟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农民工返乡创业园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原来信用社的贷款不好贷,现在随时可以贷款了,但是农户贷款能干什么,这是他们关心的问题。于是帮助农户找发展项目,就成为农村信用社的一个义务。

    “我们会引导农户花个三五万块钱,买一台加工水晶的小机器在家里,利用农闲时间搞作坊式的水晶产品加工。这样农户们只需要交很少的一点电费,就可以搞创收了。我们测算过,如果农户加工生产1000元的水晶产品,成本只有几十元钱,而农户们每台机器每个月最低的创收也要在5000元以上,利润也能保证在1200元到1500元左右。这是初学者的收入,如果是熟练工,月收入还会更高,一个月的纯利润应该在3000元左右。现在我们引导农户,一户三至五个人,用一台机器轮流干活,一年就能收回成本。很多在外打工的农民工听到这个消息后,也纷纷返乡创业,他们利用自己所学到的技术,回来创业自己也当起了老板。该负责人介绍说。

    此外,当地的信贷员也主动与外出的农民工联系,希望他们能够返乡创业。从2007年到现在,返乡回来的农民工自己贷款创业的达到400多人,带动就业3万多人,年产值达3亿多元。仅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得到农村信用社小额信用贷款支持460多万元,最大一户的贷款额度达30万元。

    在去安顺市关岭县采访的路上,当地农信社的信贷员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在关岭县有一位村支书带一名年轻的小伙子去订亲,女方家临时提出来,要小伙子拿2万块的彩礼,因为去的时候没有讲这个事情,小伙子一下子拿不出这么多现金来,后来村支书就告诉女方家,把你们的村支书找来,然后就告诉女方村子里的村支书:我们是信用村的,这2万块钱没有问题。女方村子里的村支书听了就跟女方家讲,小伙子是信用村的,你们只管放心,很快这门亲事就定下来了。

    这位信贷员告诉记者,类似的案例在贵州的很多地方都有。现在在贵州农村,年轻人如果想找对象的话,既要看对方是不是信用村的,还要看对方的家庭是不是信用农户,否则,就不会选择这家人。因为不讲诚信的农户,在村子里是很难呆下去的,并且也没有地位。

信用村建设让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在平坝县天龙镇二官村,村长对记者做了详细的介绍:这个村总户数1081户,有4081人,耕地面积15700亩,全村以种植蔬菜为主导产业。2011年虽然干旱严重,但人均收入仍可达到6000多元。2008年以前,这个村的村民靠传统种植业为生,全年人均收入不足800元。村民每家每户至少一头牛、一匹马,靠牛耕地,靠马匹运输,村寨内的大街小巷都是牛屎马粪,臭气冲天。农闲时到处都是麻将声,小偷小摸现象也时有发生,可以说老百姓的生活吃不如人,住不如人。村民们也经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发生冲突,一句话,社会治安不好。

    但在2008年创建信用村以后,二官村状况有了彻底的改变。通过农村信用社的大力宣传和动员,先为一部分农户进行了建档评级。2011年这个村除了部分老、弱、病、残的低保户外,已有893户建立了信用档案,评定为信用农户,贷款余额达1600多万元,每季度结息率99%如果出现一两户暂时无力偿还本季度贷款本息的情况,村里的信用互助基金会先垫付偿还,以不影响农户归还信用社的贷款本息。当地的信贷员表示。

    创建信用村后,二官村如今拥有400多辆大中小型机动车,700多台耕地机。整个村子的环境卫生也大有改观,大街小巷不再有牛屎马尿,而且还安装了路灯,夜晚村民走家串户也不再需要用手电筒了。在当地信用社的大力扶持下,目前这个村养殖大户有十几户,种植大户有六十多户,有两个专业合作社,一个果蔬交易市场,四十多户专业运输户和六支专业建筑队伍。村委每年组织两次以上种养殖培训,转变了广大农户等靠要的观念。据介绍,该村力争在2012年至2013年,全村的贷款余额达到3000万元,同时规划引进其他产业,把剩余的农村劳动力发挥好,争取到2013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8000元。

    在安顺市西秀区联社蔡官乡信用社,记者与这个基层信用社的主任进行了交流。据了解,在这位主任到蔡官分社工作之前,该信用社的工作很被动。面对种种困难,这位主任选择了扎实工作。在他的努力下,信用社的工作局面很快就大为改观。截至2010年末,蔡官乡信用社对符合条件的6996户农户进行了评级授信,授信总额8178.5万元。现在该信用社在当地已经创建信用村41个,信用村占比为80.19%。通过扎实开展农村信用工程建设,这个信用社各项业务得到了快速发展。截至2010年末,各项存款余额达到了5230万元,各项贷款余额为3832万元,利息收入303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20%。该信用社也因工作业绩突出,分别被区联社和当地政府评为2010年度目标考核第一名。

记者手记

    在一周的实地调查中,记者行程六百余公里,共计走访了8个乡镇,既了解了相对贫穷的乡村,也看到部分产业迅猛发展的城镇。记者目睹了贵州部分地区产业发展的巨大变化,并对贵州省农村信用社的农村信用工程建设情况,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记者注意到,贵州省基层信用社在克服困难为农民服务的过程中,付出了很多。在贵州省信用社所取得的整体业绩中,基层信用社的功绩不可磨灭。

务实篇

    在交流与碰撞中,记者发现,贵州省农村信用工程建设的成果与部分地区农民的心声得到了最好的呈现,这也为记者理解农村信用工程建设,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与视角。

农村信用社是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

    回顾贵州省农村信用工程建设的大背景,一切又都变得那么清晰。

    1999年前后,随着农业银行撤销了乡镇上的大部分营业所,在广大的农村中基本上没有什么金融机构了。在这种情况下,党中央提出:农村信用社是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是支农的主力军。紧跟着人民银行也将很多的支农再贷款投向了贵州,目的就是支持贵州经济的发展。

    现在贵州省大概有近90亿元的支农再贷款,这是人民银行给予的强有力支持。另外,在税收的优惠政策上,国家对5万元以内的农户小额贷款免收营业税,所得税打九折。对那些基础薄弱地区的金融服务,还有2%的定向费用补贴。在这种大背景下,贵州省农村信用社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发展契机,所以把腰弯下来,下到农村去,就成了贵州省各级农村信用社广大员工的基本觉悟。在贵州省广大的农村中,农民在变化的时代面前,有发展经济的强烈愿望,所以为农民提供所需的资金,帮助农民更好地增产增收,就成了贵州省各级农村信用社农村信用工程建设的最终目的。

    据贵州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主任王术君介绍,目前,贵州省农村信用社在广大的贵州农村金融市场中,占据了最广的金融服务面。在贵州省88个县(市、区)中,贵州省农村信用社组建了4家农村合作银行和84家县(市、区)法人联社,贵州省农村信用社的机构营业网点已经达到2244个,占全省金融机构营业网点总数的53%

    2009年,贵州省农村信用社率先在全国实现空白乡镇基础性金融服务的全覆盖,他们搭建了电子汇兑、银行卡、现代化支付、国库横向联网等业务处理系统,并把农村金融服务覆盖到了贵州省的所有乡镇,他们让城乡群众真正享受到了身边银行高效快捷的金融服务。

    王术君介绍说,贵州省农村信用社以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为抓手,通过培育信用农户,创建信用村(组)、信用乡(镇),构建小额信贷质量管理保障机制等措施,促进和改善了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提高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授信额度,扩大了农户的贷款面,提高了农户的有效信贷需求满足率,有效地解决了广大农民贷款难和农村信用社难贷款收贷难的问题。

信用建设让农户老有所养

    目前,贵州省各地都在开展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做的比较好的地方很多,比如黔西南、安顺、贵阳及遵义等地。现在贵州省各级农村信用社在推进农村信用工程建设上,既有制度的保障,又有机制的跟进,还有地方政府的配合,更有高素质信贷员的支撑,实际上这个体系的建设,目前,已经不仅仅只是初具规模的问题了,而是正在向着更加完善和丰富的方向发展。

    贵州省农村信用社现在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工作成绩,下一步是如何更加务实地把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做成一个品牌,把小额贷款做成一个品牌,使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形成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态势。

    对此,贵州省农村信用社已经做了很多务实的工作。他们为农民提供的金融产品,基本上覆盖了村民多元化、多层次的资金需求。比如在农村的养老保险问题上,他们也有相应的信贷产品来支持做一些试点推广工作。目前这项工作虽然还只是在贵州省的20多个县中推广,但是贵州省农村信用社的思路是清晰的。

    他们提出:只要是农村贫困农户有养老保险的需求,如果他没有钱可交的话,他可以到当地的农村信用社贷一笔小额信用贷款先补交养老金。贵州农村里的老人,按规定是每个月要交50元钱,等他到了60岁,国家每个月就会发给他一百多元的养老保险金。像有的农户已经50多岁了,有的快到60了,但是他又没钱交养老金,在这种情况下,当地的信用社就可以贷款给他,让他把这笔养老保险金交给国家,等到几年后,老人满60岁后,国家给他发放养老保险金的时候,信用社就从他应得的养老保险金里边扣除贷款,这对农户来讲还是划算的,毕竟他是在用国家的钱来养自己。只是当地的养老保险管理部门,在发这笔养老保险金给这个农户的时候,一定要把钱发在这个农户在当地农村信用社开的帐户上,以便农村信用社监管。

    通过信用社来代交代扣农户的养老保险金,这对当地的农村信用社与农户来讲,无疑是一个双赢的做法。现在贵州省农村信用社关于代交代扣农村养老保险的试点工作,已经做了2年。试点工作常常是以点带面,而面上的问题解决起来常常需要时间,但是只要点上亮起来了,面上的工作自然就会一通百通。贵州省农村信用社的这项农村养老保险贷款业务,正大面积地在农村铺开。这种替农户养老着想的做法,真正地替农民解决了一块心病,是一件大好事。

    此外,贵州省农村信用社自从开展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后,老年人也可以贷款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记者在下乡采访时,与一位上了岁数的老人聊天。他告诉记者,贵州农村青年人本身挣的也少,对老人尽孝道也很吃力,所以对像他这样岁数老人,当地的农村信用社也会贷款给他们。老人说如果自己想跟儿女要一点钱的话,还要看儿女的脸色,如果看到儿女心里不高兴,老人的自尊也受不了。

    “你贷了款后尝到了信用贷款的甜头了吗?记者问这位老人。老人回答说,当地村民曾自发地编过一句顺口溜:养儿防老,不如当信用户好。记者听了非常感慨,这就说明农村信用社的信用贷款会受到老人们的欢迎,还是有他内在的道理。

信贷支持,建设和谐农村

    贵州省农村信用社在设计金融信贷产品的时候,不但考虑到了老年人,也考虑到了大学生。该社推出了一个叫大学直通车的金融信贷产品,这是一款适合教育领域的金融信贷产品,也就是说,如果农村贫困家庭的子女上大学没有钱的话,就可以到当地的农村信用社,无需担保就可办理一笔信用贷款,以用于子女上大学的学费及生活费,解决燃眉之急。

    在为大学生上学和老人们养老着想的同时,贵州省农村信用社也为贵州各地的乡镇干部提供了一个发展经济的工作抓手,这个工作抓手就是农村信用工程建设。

    一位乡镇干部告诉记者,现在乡镇工作的内容主要有二方面,一方面是抓计划生育,另一方面就是抓经济发展。但是对一个经济基础薄弱、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的乡镇而言,想把经济发展抓上去,乡镇干部的权力是非常有限的,在认识到贵州农村信用社倡导的农村信用工程建设的作用之后,突然意识到农村信用社里的钱是现成的,它的存在就是为了扶持农村经济发展而设置的。乡镇干部只要努力地做好农村信用工程建设的工作,营造好讲诚信的大环境,帮助农户手中贷到的资金又流入到当地农村经济的建设中,这无疑是一件好事。

    这位乡干部给记者算了一笔帐,他说,一个信用村,现在一年少付给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利息大概是5万元到6万元,这对农民是一个很大的让利。现在贵州省有信用村3200余个,这样算下来,贵州省的农村信用社一年光是为信用村农民省下的利息,就是1.5亿元以上,所以搞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实际上是基层乡镇干部思维方式的一个转变,也是农民思维方式的转变。贵州省农村信用社因为讲信用,所以在信用社与农户之间,相互都节省了一笔不小的成本,并且农村信用社的这种做法也是可持续的,有了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后,贵州省一些乡镇干部在开展工作时,就有了一个具体的工作抓手,同时类似征兵、计划生育等等的工作,做起来就容易得多。

    记者注意到,贵州省农村信用社在做金融产品的时候,能够跳出金融做金融;在支持三农的时候,能够跳出三农做三农,这体现了一种大服务的观念,也体现了贵州省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工作的深入和扎实。贵州省农村信用社所营造的整体信用环境与金融杠杆的作用,正在贵州省广大的农村中开花结果。

记者手记

    了解基层农户的真实体验,思考典型信用村的现实意义,这是记者此次深入贵州乡村走访的重点。当一周的实地调查结束时,记者既了解了相对贫穷的乡村,也看到部分产业迅猛发展的城镇。亲眼目睹了贵州部分地区产业发展的巨大变化,并对贵州省农村信用社的农村信用工程建设情况,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记者深刻感受到,与国内其他省份相比,贵州省的农村信用工程建设无疑走在了前面。认真为农民办好每一笔贷款,办好一笔贷款的时间只有几分钟,在这种高效率的背后,是贵州省各级农村信用社全体人员多年共同努力的结果。

    农村信用工程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具有完整性和系统性两个基本属性。从完整性上讲,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包括:农村征信建设(调查评级)、农户小额信贷、信贷激励与约束、信用农户培育、信用村(组)建设、信用乡(镇)建设等六个基本要素。这六个基本要素将农村信用工程建设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有机整体。这六个基本要素开展的工作具有相对独立性,更主要的是他同时又具有相互关联性。在六个要素中征信建设(调查评级)是基础,小额信贷、信贷激励与约束是手段,培育信用农户是关键,信用乡(镇)、村(组)建设是目标,而在六个要素中,参与的主体就是农村信用社。农村信用工程建设既是贵州省对外的形象窗口,也是贵州省农村金融服务的窗口。农村信用工程建设是一项惠民工程,它成就了许多农民的创业梦想;农村信用工程建设是一项创新工程,它让那些返乡农民工找到了事业的新起点;农村信用工程建设是一项希望工程,它凸显的是中国广大农民顽强的生命力。

    经过一周多的走访观察,记者主要有三个感受,第一个感受是:农民是一个弱势群体,农村是一个落后的村庄部落,农业是一个需要扶持的产业,农村、农业、农民要想有立身之本,就要靠诚实守信,如果中国9亿的农民都能够在诚信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那么农村的现状就会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和谐社会的建设就有了可靠的基础。第二个感受是:农村信用社自身的体制及其发展的历史渊源,决定了农村是农村信用社的生存之本,因为农村信用社的储蓄存款中70%以上来自于农村储蓄,这就决定了农村信用社的客户群体一定是中小客户,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历史,一定是要与农民建立起鱼与水的关系。第三个感受是:一些农村基层干部在工作方式与思维方式的转变上,确实有了可喜的变化。一些基层干部因为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工作做的好而得到了提升,很多农民也因农村信用工程建设而致富。现在因为有了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矛盾少了,农民上访的少了,连乡村里的计划生育工作都好做了,所以现在乡镇年轻的干部们,也都认识到农村信用工程建设的实质,也都在积极地配合各地的农村信用社,帮助当地农民发展生产,引导农民迅速致富。

    把农民的需求落到实处,做农民致富的桥梁和纽带,把政府的政策宣传到位,为政府工作的落实找到一个工作的抓手,贵州省农村信用社的种种努力没有白费,他们为贵州省各地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注入了新动力,起到了其他金融机构不可替代的作用。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我们有理由相信,贵州省农村信用社的明天将会更美好!

创新篇

    从一个村赶到另一个村,记者得到了大量的贵州省关于农村信用工程建设的交流材料。记者注意到,在贵州省农村信用工程建设中,创新成为自始至终的原动力之一。

创新思路信用工程建设让农民得实惠

    据了解,在贵州省针对农户的金融机构有邮储银行、农业银行、村镇银行、农村信用社。那么,在这些进入农村市场的金融机构中,到底谁的服务最好呢?

    记者找到了一组数据:20118月末,贵州省农村信用社的资产规模已经达到2162亿元,是2003年末资产规模298.8亿元的7.24倍,是20079月末资产规模780亿元的2.77倍,资产规模居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首位。目前,贵州省农村信用社各项贷款余额1189亿元,其中农户贷款余额就有680亿元,仅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就高达362亿元。这说明贵州省农村信用社在全省的广大农村金融市场成为绝对的支农主力。现在贵州省农村信用社涉农贷款余额已经达到了904亿元,占贷款总额的77%,是2007年涉农贷款余额259亿元的3.49倍,农户贷款余额680亿元,是2007年涉农贷款余额214亿元的3.18倍,占贵州省内金融机构农户贷款的96%以上。

 

 

 

   业内人士称:如果以专业人士的眼光来看,这组数字很能说明问题,它说明涉农贷款与农村信用工程建设高度相关,确实是让农民得到了实惠。

    据了解,贵州省各级农村信用社在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益上,有着非常明确的定位,他们考虑的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社会效益,也就是说他们会引导农民拿到资金后,一定要用于发展生产,这样社会效益就体现出来了。另一方面,是农村信用社自身的经营效益,努力做到只要到期,本息基本能全部收回,这种操作方式有效地培养了农民的信用意识,农民还贷的在压力之下激发了创业热情,也强化了信用的概念。

    据了解,贵州省各级农村信用社在务实工作的同时,也在工作思路上做了很多创新。这其中亮点很多,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转变了经营服务的理念;二是推出了过硬的小额信贷产品;三是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四是对员工进行了严格的培训与考核。

    在思想的转变上,如何更好地为农民服务?正是贵州省基层信用社工作的核心内容。以前贵州省基层信用社是从上面的角度了解政策,后来转变为从基层的角度解读上面的政策,这样的解读更鲜活,更有生命力并且有说服力。正是因为能够深入基层、服务农户,所以很多信用社的信贷员思想也得到了解放,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真正把诚信的实践工作做到了理论的前面,这种实践走在理论前面的做法值得人深思。

    采访中,有基层信贷员对记者表示,如果全部按照政策执行的话,那么,有时基层工作肯定做不下去,因为上面的政策有时就像一部高级轿车,如果进入农村泥泞弯曲的土路上,很多地方它是走不通的。在基层农村中执行起来效果肯定不一样,也阻碍了农民对政策的理解。所以再好的政策,也要与实践相结合,也要深入基层,否则上面闭门造车地制定一些政策,肯定是要脱离群众的。

    一位基层信贷员告诉记者,原来让农户办贷款的工作比较难做,就是因为以前贵州省农村信用社本身在信贷理念上有些问题,现在贵州省农村信用社创新了贷款理念,不但能够为农户锦上添花,更能够为农户雪中送炭,为农户贷款降低成本。贵州省农村信用社经常给信贷员灌输一个理念:贷款要放得出去,也要收得回来。

    贵州省农村信用社认为,一个真正优秀的信贷员,他的境界应该是帮助农户拥有自力更生的能力,当农户进入资金的良性循环时,不必担心他什么时候还贷,因为农户会主动到信用社归还贷款。过去农村信用社为什么发展不起来呢?主要就是被农村市场的特性所困扰,没有解放思想,找到正确的方法,现在情况已经大为改观了,过去那种吃拿卡要乱贷款的现象,基本上没有了;因为贷款而引发的一些经济案件,现在也很少见了。这一切都是因为贵州省农村信用社在工作上转变了思想。思路决定出路,勇于思考、敢于落实,这样的金融机构,老百姓们最认同。

小额信贷一农支三农

    在小额信贷这个问题上,农村信用社是一农支三农,独立承担了支农的社会责任,这是历史赋予农村信用社的使命。现在虽然农行回归了农村,邮蓄银行也进入了农村并设立有新型的农村金融机构等等,但是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仍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农村信贷资金投入不足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

    贵州省农村信用社很早就看到这一点,从2004年起,贵州省农村信用社在黔西南州就开始搞试点工程,率先提出贷款优先、服务优良、利率优惠的理念,这给贵州的农民带来了很大的实惠,一是替农民减少了利息。经测算,自2007年以来为农民节省了费用支出,让农户少支付利息19.8亿元。二是减少了农民贷款的综合成本。如果保守地按每一笔贷款能替农户减少50元费用来计算的话,贵州省各级农村信用社能为广大的贷款农户省下一笔不小的费用。三是贷款的效率高了。过去农村信用社的信贷制度存在一些问题,所以那时的信贷员不了解农户的家庭收入情况,农户贷了款做什么也不清楚,再加上传统的贷款操作方式复杂,农户要跑二三次才能办到贷款,路程往返所消耗的时间较多,既影响了农民的生产,也影响了农民的生活。现在农民到基层农村信用社办贷款的话,5分钟就能办完一笔贷款。正因为如此,农村信用社推出的贷款产品深受农民的欢迎。

    现在贵州基层农村信用社的贷款质量提高很快,基层信用社的信贷盘子也是越做越大。贵州省农村信用社推出的小额信贷突破了原有的限制,对够条件的最佳信用等级的农户信用社不需要提供担保与抵押,就可以贷款给农户。

    搞农村信用工程建设主要是把小额信贷做好,贵州省各级农村信用社把这个问题想的很明白。他们深知,只要做好了小额贷款,其他的工作就会自然好开展。现在贵州省各级农村信用社的工作总体上是越来越轻松了,信心也越来越足了。

金融产品与农户的真实需求有效结合

    在基础工作的积累上,贵州省农村信用社在贵州各地做了很多工作,贵州省委省政府对此也是非常满意。贵州省各地农村信用社对广大农民的需求,做了大量的调查工作,摸清了农户的真实需求,采取了有效措施,把农村信用社推出的金融产品与农户的真实需求有效地结合起来。

    据了解,贵州农村信用社的服务流程是这样的:首先是派信贷员深入到农村的每家每户中,给农户建立一个信息档案,这样建立数据库的工作也就落到了实处。信贷员亲自下到农户中去,现场为农户照相,帮助他们建立信用档案,之后信用社还要召开村民大会,听取村委的意见,采取民主的方式,公开、公正、公平地确定每个农户的信用等级、信贷额度。等评定的等级出来之后,还要在村里进行公示,征求其他农户的意见,农户有意见的也可直接反馈给信用社,信用社及时地根据农户的意见进行调整。公示7天后没有意见的,信用社就发放贷款证给农户。农户拿到贷款证之后,如果需要贷款,随时可以到信用社营业网点的柜台上直接办理,像取款一样方便。现在基层信用社办一笔信用贷款,最高额度时能达到80万元,低的也有几百元或者几千元。

    因为贵州农村的地区差别比较大,像湄潭县,有些农户都已经有车有房了,并且资产上百万。但是像关岭县,农户的收入水平整体较低。怎么样帮助贫困的地方迅速脱贫,怎么样为农民迅速致富提供更多的便利和支持,一直是贵州各级农村信用社的工作重点。

    在严格的培训与考核上,贵州省农村信用社对体系内的员工培训时,总结出一句话:要对农民有深厚感情。贵州省农村信用社认为:员工首先要把自己换位成农民,这样他才能做好信贷工作。如果一个信贷员能够从农民的角度去想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那么信贷工作的所有难点都会从根本上得以解决。

贴心的服务暖了农民的心

    目前,贵州各级农村信用社的信贷员在乡镇里边采取的是蚯蚓式的金融服务,也就是说他们能够以谦卑、平等、尊敬的服务心态,从农民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并为农民提供心贴心的服务,在这种细微的服务差别之中,农户对贵州各级农村信用社的信贷员就会越来越信任。

    贵州省农村信用合作社的领导层深知,农民的固有观念还是真实存在的。最初农民们对农村信用工程建设持怀疑态度。针对这种情况,贵州省联社要求在对信用乡镇的考核评定上,要求农民对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满意度的打分要在80分以上,如果信用乡镇考核评定的指标达不到要求,就意味着当地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工作还存在一定问题,就会影响到信用乡镇的评定,贵州省联社就会下到村里,召开村民座谈会,与村民们面对面地交流,考察指导基层的信贷工作。

    正是因为有了严格的培训与考核,贵州省农村信用社系统的员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社会地位也得到了空前的提升。目前,贵州省农村信用社的从业人员已经达到2.2万人,拥有省内银行业金融机构中最多的从业人员。贵州省农村信用社利用网点网络的优势,利用人缘地缘的优势,充分地加强了信用社与各级涉农部门及银行机构的协调与配合,贵州省农村信用社架设了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重要桥梁和渠道,成为落实国家支农政策和贵州省委、省政府发展战略最重要的金融抓手,成为金融服务三农主力军和服务县域的主力银行,成为党和政府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

记者手记

    了解基层农户的真实体验,思考典型信用村的现实意义,这是记者此次深入贵州乡村走访的重点。记者感觉到,与国内其他省份相比,贵州的农村信用工程建设无疑走在了前面。认真为农民办好每一笔贷款,缩短办理时间,在这种高效率的背后,是贵州省各级农村信用社全体人员多年共同努力的结果。

    有学者提出,目前,在贵州省农村金融服务中存在着两种比较明显的金融服务意识,一种是“鸟瞰式”金融服务,一种是“蚯蚓式”金融服务。

    “鸟瞰式”金融服务是以居高临下的、傲慢的、以自己为本位的、带有偏见的方式提供服务。与此相反,在不少金融服务做得比较好的乡镇地区,大部分员工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有意或刻意严格要求自己以谦卑的、平等的、发自内心的、以他人为本位的视角从事金融服务,即“蚯蚓式”金融服务,从而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和尊重,农村信用社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蚯蚓式”金融服务蕴含着大智慧、大道理,值得我们深刻领会、琢磨和实践。而贵州省农村信用社正是这种“蚯蚓式”金融服务的代表性机构。作为服务“三农”的农村信用社,他们倾注热情与心血将金融扶贫事业做得风声水起。我们相信,有了他们,我们的农村金融服务工作必定是“春到花香处处秀”。

视频集>>

热词:

channelId 1 1 来自贵州省农村信用社“农村信用工程建设”的启示 1